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公司长期致力于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消防产品及各类工程的解决方案!

储能安全:锂离子电池火灾排放物产生来源、危害及防控措施!

2025-03-06    来源:    作者:智能井盖\智慧消防\热解粒子预警系统\消防电气\福建白云电力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11

热失控气体来源


锂离子电池包含了大量的活性易燃的物质,当其遭遇过充、过放等滥用情况时,极易引起电池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不但释放出大量热量,还生成种类繁多的气体产物。随着温度的升高,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产物的生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SEI膜的分解反应

锂离子电池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由亚稳定组分[(CH2OCO2Li)2、ROCO2Li、ROLi等]和稳定组分(Li2CO3、LiF等)组成。锂离子电池内部发生放热反应,当温度上升到90 ℃时,SEI膜中(CH2OCO2Li)2就开始分解,在电池温度持续上升过程中,负极中的金属锂也可能与SEI发生反应,会生成大量的C2H4、CO2、O2等气体。高温导致电池内部SEI分解后,暴露出来的负极会再次发生电化学反应重新生成一层不规则的SEI膜,新生成的SEI膜会重新分解,在120~250 ℃,SEI膜再生-重分解反应同时发生。

(2)负极和电解液的反应

随着温度的升高,SEI膜不断分解,负极材料不再受到SEI膜的保护,负极中的嵌入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并发生反应,这一阶段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烷烃类气体。当温度持续上升时,SEI膜再次分解后,暴露出的负极与有机溶剂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220 ℃左右反应最激烈,生成大量的CO2


(3)正极材料的分解反应及其分解产物与电解液的反应

当电池温度达到200 ℃以上时,正极材料开始分解,不同的正极材料,分解温度不同。Doughty等总结了不同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从高到低为:磷酸铁锂(LFP)>锰酸锂(LMO)>镍钴锰酸锂(NCM111)>镍钴铝酸锂(NCA)>钴酸锂(LCO)。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并非独立进行,在高温下,正极材料分解释放的O2会与电解液溶剂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CO2气体。

(4)电解液的分解反应

正极材料分解的同时,电解液中锂盐也会发生热解和水解反应,其产物包括PF5、HF、POF3等有毒物质。其中PF5和POF3 是活性中间体,很快会与其他物质如H2O发生反应,最终生成HF

(5)其他反应

当温度达到230 ℃以上时,负极石墨颗粒脱落,Li直接暴露在电解液和黏结剂中,当温度超过260 ℃时,黏结剂PVDF会发生自分解反应以及与Li的反应,产生HF和H2。负极的完全或不完全燃烧生成CO2或CO、CO和H2O在高温下生成H2和CO2、可燃气燃烧生成CO2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主要有CO2、O2、CO、H2、HF、CxHy、CxHyOz、CxHyF和POF3等,另外,有机溶剂在高温下汽化,也属于CxHyOz气体的一种。

二、热失控气体危害分析


锂离子电池火灾排放物主要包括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和颗粒物。这些排放物的种类和毒性因电池类型、热失控触发条件以及燃烧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可燃气体

氢气(H₂):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极易燃烧的气体,其爆炸极限范围宽(4.0%~75.0%),在空气中很容易被点燃,引发爆炸。

甲烷(CH₄):甲烷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为5.0%~15.0%。在锂离子电池火灾中,甲烷主要来源于电解液的分解。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2)有毒气体

氟化氢(HF):氟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它主要来源于电池正极材料的分解,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可能导致呼吸道损伤、肺水肿甚至死亡。

氯化氢(HCl):氯化氢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呼吸道和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锂离子电池火灾中,氯化氢主要由正极材料中的氯元素在高温下释放。

氰化氢(HCN):氰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人体造成致命危害。在某些情况下,如电池外壳破损或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可能会产生氰化氢。

(3)颗粒物

锂离子电池火灾还会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物(PM2.5),这些颗粒物主要由有机碳、元素碳、磷酸盐和氟化物等组成。它们可以深入人体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三、锂离子电池火灾预防措施

(1)电池设计与制造

1)改进电池材料:研发更安全的电池材料,如高热稳定性正极材料和不易燃电解液,从源头上降低热失控的风险。


2)优化电池结构:增加电池内部的安全设计,如设置隔热层、加强隔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和热失控的扩散。


(2)使用与维护

1)规范操作:严格按照电池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过充、过放、短路等不当操作。定期检查电池的连接线路,确保其完好无损。


2)环境控制:避免在高温、潮湿或机械冲击频繁的环境中使用和存放锂离子电池。对于电动汽车,应定期检查电池包的散热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3)应急疏散: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锂离子电池设备时,应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应迅速疏散人员,避免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3)安全设施与应急处理

1)安装灭火系统:在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中,安装专用的灭火系统,如气体灭火系统或水基灭火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扑灭。


2)人员培训:加强对消防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气体和颗粒物。

参考文献:

[1]卫寿平, 孙杰, 李吉刚, 等.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产物检测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11): 4155-4176.

在线客服

0595-86993119

0595-86993119

2607516678@qq.com

2607516678

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TOP